- 郑艳群;
<正>随着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观研究在各领域的作用愈加突出。通过深入探讨问题的核心和微观机制,微观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宏观现象,推动学科的进步。例如,分子生物学、微观社会学以及纳米技术的突破,都显示出微观研究在技术进步和学科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在教育领域,微观研究不仅提升了教育的科学性和精确性,还为教育改革与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通过细致的分析,微观视角下的实践与研究能够帮助人们全面理解宏观教育问题,推动教育实践和教学创新。智能技术与微观研究的结合,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行路径,确保教育理论得以有效落实。在语言教学中,
2025年01期 v.10;No.34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阅读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73 ] - 郑艳群;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智能教育技术的推动,微课在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教育转型注入了强大动力。中文微课设计的六项核心策略,即模块化设计、语言习得即时反馈、任务驱动、情境化内容、多模态感知和个性化学习路径,依托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三大理论基础,能够推动中文教学模式的智能化与个性化转型。尽管智能技术为提升学习效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要实现技术与语言学习规律的深度融合,仍需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展望未来,中文微课设计应重点关注教育理论与技术的有机结合,以确保国际中文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避免技术的盲目应用。
2025年01期 v.10;No.34 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阅读次数: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13 ] - 裴雨来;邱金萍;李琴;
微课教学资源有其自身优势,对国际中文教学发展有明显支持作用。近年来,微课赛事已成为中文微课教学资源建设的主要方式,进一步完善微课赛事,实现以赛促建,将有效解决微课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制定科学的微课参赛作品评价标准对提升赛事作品产出质量有导向作用,是提升产出作品质量、实现以赛促建的基础之一。微课教学资源分语言类微课和文化类微课两大类。以赛促建导向的语言类微课评分标准制定,应该遵循教学质量达标、充分覆盖、成本可控等原则,微课赛事的具体评分标准应充分体现这三个原则的要求。
2025年01期 v.10;No.34 1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阅读次数: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6 ] - 马晓乐;于淞汀;
经验文化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兴起的理论范式,关注日常生活中小场景、碎事件、细感知的价值,倡导揭示生活现象、真实情境所内蕴的文化逻辑、秩序要素和动力机制。国际中文教育微课,具有知识颗粒度小、内容扎根日常、镜像真实具体等特点,注重撷取日常生活世界的微镜头、小故事,平凡人、普通事,强调内涵诠释和价值凝练,这与经验文化学的主张相关性强、契合度高。本文聚焦国际中文教育微课的经验文化特质,分析了其基础性价值与发展性价值、发展现状与现存问题,探讨了在经验文化学理论观照下开展国际中文教育建设创新的可能路径与实践方略:倡导从传统取向到当代日常、从民俗事象到生活世界、从符号选择到教育叙事、从概念传导到共情传播的建设路径,挖掘经验文化作为中文教学资源和国际传播富矿的属性与特质,服务微课建设的启智、开新与增值。
2025年01期 v.10;No.34 2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K]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46 ] - 吴勇毅;王露锦;
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在学习时涉及形、音、义、用等多个方面。本文依据汉字习得、汉字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以微课为切入点,构建了汉字教学的翻转课堂模式。微课在课前为学生提供了汉字的笔画、部件、发音以及文化等基本知识,多媒体、多模态的运用,降低了学生的畏难情绪。课中,教师答疑解惑,设计出多种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汉字练习,学生则专注于认字、打字、运用等实践性活动。课后的强化环节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汉字的认知,并增加了写字练习等内容,为推动汉字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方式。
2025年01期 v.10;No.34 3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28 ]